关于加快我市机械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14-0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机械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总装备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其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为加快我市机械产业的发展,我们对全市规模以上机械企业进行了认真地调研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机械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机械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在我市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2004年与2000年相比,产品销售收入由28.32亿元增长到55.59亿元;工业增加值由7.15亿元增长到14.34亿元;利税由1.96亿元增长到3.80亿元;出口交货值由1.15亿元增长到5.13亿元。二是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创立了1个省著名商标和1个国家级、2个省级名牌产品,有6个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进入三甲,其中2个企业的产品名列第一。三是机械系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机制、体制的活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又引进了大通机电、威灵电机、安特汽车、海珠机械和金屋控制等一批有实力的内外资企业,必将带动整个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277个,其中18个列入全市 80个重点企业,行业涉及七大门类70余种产品。预计2005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5亿元。

机械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市机械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快、水平不高和结构性矛盾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链条短,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在我市机械企业中,电动机、拖拉机、石油机械、减速机等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依托的专业化生产和配套产品生产的协作群体没有形成。产业链条短,上下游配套产品不齐全,导致重点企业的规模、效益优势不突出,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自身也很难做大、做强。2003年我市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1.64亿元,仅占全省规模以上机械工业销售收入3473亿元的1.2%

二、名牌产品少,拳头产品不突出。我市机械工业产品多以非主机产品、单件(台)产品和配套产品为主,产品档次低,高精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少。现有70多种主要产品中,属于高科技、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截止目前,我市机械产业仅有1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个国家级、2个省级名牌产品和1个国家级、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三、专业人才紧缺,层次结构不合理。一是企业家人才匮乏,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化、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5067人,具有各类职称的有4500人,其中专业人才仅1800人,占职工总数的7. 18%;四是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不高,高级技工奇缺,2003年,仅有中高级技工1600余人,占从业人员的6.4%

四、工艺装备落后,开发创新能力不强。我市机械工业企业的工艺装备普遍陈旧落后,精度差、效率低,高精尖的现代化装备较少;大部分企业资产质量不高,造血功能差,自身积累水平低,流动资金普遍紧缺;大部分企业产品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开发创新能力极其有限,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产品开发经费为373.8万元,尚不到产品销售收入的1‰。

近年,江苏把建设全国制造业基地作为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举措之一,市委把"新兴制造业基地"作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这为推动我市机械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要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机制转换为动力,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机械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这既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指导协调,营造有利于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市机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着重在研究发展方向、编制发展规划、催生重大项目、培植产业集群、扶持重点产品和实行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要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银企保合作以疏通融资瓶颈,促进企校挂钩以缓解经营人才、专业人才和蓝领紧缺等问题,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盘大重点企业,培植产业集群。重点企业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以国际统一规则为约束,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为策略,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手段,以扩大国内市场、挤占国际市场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走开放型工业化道路,盘大做强企业。要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目标,引导重点机械工业企业和机械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围绕重点企业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机械加工园区,带动配套产品生产,延长拓展产业链,培植发展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如电机、石油机械、齿轮泵、轴承等产业。最终实现组织结构由封闭独立向分工协作转变,知识传播由显性知识为主向隐性知识为主转变,品牌战略由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转变,专业人才由零散引进向整体集聚转变。

三、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逐步提高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工艺和产品,推动传统机械产业的升级换代,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自动化水平。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有偿为相关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解中小企业因养不起人而导致研发能力不足之困。建议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加快从"淮安制造"向"淮安创造"的转变。

四、加快改制步伐,完善运行机制。民营资本已在我市机械行业占据主体地位,未改制企业要加快改制步伐,进一步降低国有、集体资本在机械产业产权结构中的比重。鼓励民间资本、民营经济投资机械类项目,创办机械加工企业,进一步激发机械产业的发展活力。指导改制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运行经营机制,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做大机械工业总体规模。依托现有存量资产,扩大对外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推进我市重点机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大公司、大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招商引资仅靠政策优惠不能持久,要在环境、机制、服务等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激活企业内生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做久,谋求我市机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该篇为民革市委在政协淮安市五届四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