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多措并举 加快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步伐

发布时间:14-02-24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年来,医疗行业外部环境的市场化与内部体制、机制不适应的矛盾,效率低下、服务模式单一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矛盾,地方财力有限与社会对医疗卫生资源需求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切实缓解群众生病就医问题,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生主管部门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创新机制,促进竞争。不仅注重办好公立医院,而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好民营医院。全市民间资本通过公立医院改制以及新建等方式迅速注入医疗行业,自1993年第一所民营医疗机构盱眙县楚东医院成立以来,我市民营医疗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科到综合,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19所民营医院,打破了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民营医院充分发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较强和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的特色专科填补了医疗市场空缺,一些民营医院采用灵活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大大低于公立医院和国家核定标准,群众得到了实惠,对医疗卫生事业发挥了较好的补充作用。但是从民营医院的自身发展看,发展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

一是民营医院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我市民营医院所占医疗市场份额较小,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年门诊人次仅为公立二级以上医院的12%7.5%11%7%

二是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较弱,竞争能力不强。多数民营医院聘用原公立医院退休人员,或者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民营医院的医师队伍中初级职称占44.1%,骨干人员较少,人才梯队没有形成,无法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

三是民营医疗机构普遍缺少长期发展战略。民营医院趋利性较强,少数虚假广告引发诚信危机。以家族制为主,政策、信息获得渠道不畅,管理经验不足,管理不科学、不规范。

四是政府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健全。民营医院在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和医疗保险定点、科研课题招标等方面,没有得到平等对待。有的政府部门常是"以罚代管",指导不力。

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民营医疗机构应强化自我约束,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为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拟订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规划,改变民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随意性。优先引入紧缺性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引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理理念先进的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壮大我市医疗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医疗市场竞争主体,努力形成营利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平、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居民医保等方面,将达到一定水平、符合准入条件、群众切实需要的民营医疗机构确定为定点机构;对民营医院给予专科或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认证;将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物价等部门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价格等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并加强相关政策信息沟通。

三、科学制定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政策,鼓励民营医院稳步发展,凡添置医疗设备,其营业性税收全额返还。民营医院执行国家收费标准或申请非营利机构,实行免税政策(特需服务为主的民营医院除外),并对其承担的公益性任务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政策,允许其运营获利按规定提取足额发展基金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费用后,回报给投资者;制定严格的民间资本退出政策,确保医疗资源稳步增长,避免一投入就要赢利,一赢利就要退出的投机行为;制定民营医院的融资政策,支持和鼓励其他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尽快在我市形成医疗卫生事业"大开放"的氛围。

四、强化对民营医院的监管。转变政府职能,政事分开,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并逐步实行全行业管理。首先,将民营医院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严进宽发展。其次,加强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准入管理,帮助和督查民营医院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树立正确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确保所有权与经营权、决策权与管理层相对分离,改善和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民营医院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第三,按照有关政策和法规,有效监管民营医院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对民营医院的违法广告、人员资质、商业贿赂、过度医疗、低价倾销以及资金异常流动等行为进行查处,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该篇为民革市委在政协淮安市六届二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