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谈两岸关系与民革的祖统工作

发布时间:13-09-17 字体:【  】  【关闭窗口】
[嘉宾访谈]:11月6日10时,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做客强国论坛,以"两岸关系与民革的祖统工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郑建邦]:各位网友朋友们,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今天我想,我们就一起关心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换一下看法,谢谢。
[主持人]:介绍一下五年以来,民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开拓工作渠道,拓展工作领域,请您谈谈,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民革的祖统工作形成了哪些工作亮点?
[郑建邦]:民革是一个以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我们一个重点工作的参政党,这是民革和其他民主党派不大一样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们民革都在推动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这方面做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五年,情况就比较特殊了,因为这五年是两岸关系,或从台湾问题产生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就是两岸关系由过去的对峙,战争的风险变成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所以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化。过去,我们常常梦寐以求地,像两岸的三通,两岸的自由往来等等,包括EFCA,今天都成为了现实,所以这五年,胜过了两岸关系发展变化,胜过了过去的几十年、半个世纪,民革作为一个参政党,我们顺应了这样一个大形势,在积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不敢说是什么亮点,但是我们觉得有几点可以和广大网友朋友们做一个交流。
[郑建邦]:比如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同志亲自率团到台湾访问,效果非常好,可以说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周副委员长这次是以大陆的第一个现任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和民革中央主席这样一个现任主席的身份正式去台湾访问,我们的名义是用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他是名誉会长,实际上他知道他是现任的民革中央主席,也是当时第一个跨过台湾浊水溪,深入到台湾中南部一位国家领导人,浊水溪有些朋友们知道,有些不太清楚,它是台湾的一条河流,把台湾这样一个长方形的岛屿截为两半,浊水溪以北是台湾的北部,以南是南部,周副委员长是第一个跨过台湾的浊水溪,深入到台湾中南部开展两岸交流活动的一位现任国家领导人。三是周副委员长这次去短短的八天,因为我全程陪同,他会见的人员之多,层次之广泛,界别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连来带去八天,各种拜会活动21场,见的各方面的人士上千人。包括连主席、吴伯雄主席、宋楚瑜主席、郁慕明主席,还有一些台湾南方的乡里长们,还有台湾高雄的工商界的朋友们,还有台南的,在台湾我们还和台湾各界的学生领袖们在一起座谈交流等等。这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今年还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叫做"海峡论坛 两岸农业与水利合作发展论坛"。在福建厦门,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四届,民革都是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但是今年我们和民革中央、农业部、水利部合作,共同主办一个分论坛,就是在整个论坛下面搞的一个分论坛,两岸农业与水利发展合作论坛,来了270多人,三分之二是台湾的同胞这里有搞农业、搞水利的权威人士,台湾农会、台湾水利会等等都来了,还有许多,特别是台湾中南部最普通的乡亲,这个论坛可不是搞个形式主义,我们搞得非常活跃,甚至和晚上的欢迎宴会连在一起,想结束下来吃饭都吃不了,因为要开会,热情之高涨可以想像,这是民革作为海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第一次利用这个平台,就两岸基层同胞关心的农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郑建邦]:还有像这几年,我们抓住许许多多的台湾青年希望到大陆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我们连续在大陆举办了三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高端论坛,每一次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更加深入的来贴近广大台湾青年的诉求,像今年我们和北京歌华集团合作,这次不是空洞地搞一个论坛,是把青年当中文创产业的领军人物,只要我们想到的都请来了,我们还联络了像北京的海淀区、朝阳区、房山,还有朝阳附近的798六个原创园区负责人与会,直接来介绍自己园区的情况,实际上我们是搭台,让两岸的文创文化产业唱戏。我们第一次接受了20位台湾的同学到大陆来实习,有的到了歌华,有的到了IT产业公司,有一个月,也有两个月的,同学们感觉收获非常大。其中有一两位干脆留下不走了,要在大陆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位在上班了,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情况非常高兴。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在台湾岛内长期以来,有那么一批统派人士,他们顶住各种压力,坚持发出祖国统一的声音,2009年的时候,我们请岛内著名的统派组织,一共是三个,一个是许历农将军领导的新同盟会,还有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王金平,还有一个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协会会长郭俊次,这三个著名的统派团体联合组团应民革中央的邀请到北京参访,效果非常好。
这些统派人士来了以后,一是面对面的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就两岸关系问题、就统一问题,包括如何让中华民族进一步崛起的问题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感觉到浑身充满了力量。这五年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民革有一个工作亮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邀请台湾高校的学生干部,他们叫学生领袖,我们叫杰出青年。已经举办了11届,我们正在积极筹备12届,到现在已经有400多位学生领袖,这400位学生领袖了不得,都是岛内非常有影响力的青年俊杰,有的已经毕业了,有的已经在当局做官员,有的是办公室主任,有的经商,有的在求学,方方面面发展得非常好,这些孩子有感于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他们自发地在台湾岛内成立了一个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协会这样一个社团。这是经过台湾当局合法登记的社团,积极地与大陆进行两岸青年方面的交流合作,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郑建邦]:我们也和台湾中南部的很多乡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或深切的感情。我们到现在已经是不同的渠道,大概有7、8次邀请台湾的村里长、乡里长到大陆作客,每次3、40人,乡亲们对我非常好。我每次去不怕没有饭吃,就怕不去吃得罪人。像去年我们和周主席到了高雄,乡亲们知道了以后,完全自发地邀请我们,在台湾最好的酒店金典大酒店,乡亲们扶老携幼,有的开车20多公里去看我们,那天的氛围特别令人感动。一对中年夫妇要和我们照相,我说我觉得你非常眼熟,他说"你没见过我,你见过的是我爸爸。"我就想起来了,因为是2007年的时候,许老爹曾经和其他的台湾高雄村里长们来过,他父亲是在高雄做糕点的小业主,很慈祥的、笑咪咪的,一看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上次是和他女儿一起来的,建立了非常深的感情。上次我又去了,儿子和儿媳妇要和我照相,说他爸爸也要来的,但是临出门的时候血压高,来不了,所以老人家非常遗憾,特别提醒他的儿子说,你一定要把亲口做的两包点心送给周主席和我,他儿子一定要我拿着点心,照个照片,回去给我爸爸交差。
我们每年都请台湾南部的乡亲,应民革的邀请到大陆来参访,走很多的地方,这些乡亲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大陆同胞的热诚欢迎,很感慨,他们真的体会到祖国大陆同胞把他们捧在手心里了,还有台湾工商界的工作,像台南有一个大的企业——奇美集团,创办人是许文龙先生,很多人了解这个人过去的背景,随着陈水扁搞激进台独,应当说使很多人对他的幻想破灭了,包括许文龙先生,2009年的时候,他率领着奇美的文教基金会下面有一个管弦乐团,这个老先生收集了很多中世纪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一把提琴都上亿欧元,他有600多把,上次这个乐团带了28把,到大陆的北京、上海、南京、宁波、佛山做公益性的巡回演出,我陪伴的。
[网友流浪的加菲]:目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您认为两岸要建立政治和军事互信,最关键的是什么?
[郑建邦]:我觉得这位流浪的加菲网友提的问题非常好,这也是很多大陆的青年朋友们关心的一个问题。
目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确实是存在的,这个我们无庸讳言。我们目前离将来的祖国统一(祖国是必然要统一)但是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当前是要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增加两岸同胞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为将来的统一做好准备。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政治上的互信和军事上的互信,今年两会上我代表民革中央做了一个发言,题为《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共沐春风》。这个发言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很多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平面媒体都作了一些报道,岛内也是这样,岛内有一份报纸《自由时报》很多人说它是台独报纸,但是我不能把它这样定性,《自由时报》就我的发言还做了半版的报道,图文并茂。
[网友黑椒牛柳]: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20周年,您如何评价两岸关系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郑建邦]:其实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涉及到了,应当说,九二共识,是1992年的春天,由海协会、海基会达成的共识,这20年来,两岸关系经历了曲曲折折、风风雨雨,熟悉情况的同志们都知道,回到我刚才讲的,08年以来这五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由过去的紧张、敌对的对峙,甚至到了几乎擦枪走火的危险情况下,变成了一种两岸当局、两岸同胞一起携手共同致力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局面真是来之不易,也是多少两岸有识之士的愿望。
有几件大事可以和网友报告一下,一是三通,我刚到民革中央工作的时候,即80年代中期,有一个老领导叫贾亦斌,他是民革的领导人,是负责对台工作的,今年刚去世。我跟着他经常出差,他总讲三通,我问贾公,三通和统一是什么关系,他就笑着和我讲,傻孩子,一旦三通了,祖国就快统一了,当时我20几岁,就有很深的印象,这个三通太重要了。80年代和21世纪的今天,岛内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还不能说,三通了就可以马上统一,但是必须要认识到,两岸实现三通,这是未来我们达成祖国统一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认识应当是正确的,像三通的问题,像两岸签署了ECFA,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不久以前,又有一个两岸的投保协议,这个是子课题了。ECFA的签署,一个很大的意义是,能够把两岸的互补,在经济上互补的优势加强起来,我们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两岸同胞共同携手面对整个国际上的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有利的。 像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这些都做得非常好,还有两岸的人员往来,现在是数以千万计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来,现在又有很多大陆同胞到台湾去,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购物,在自由行中就增进了了解,我见到很多的大陆朋友告诉我,我上个礼拜去了台湾,一聊聊台湾怎么样,我就发现,他去过台湾之后,他对台湾的感受、对台湾民众的情感,在没去之前有着很大的差别。
[网友伊甸之东]:民革和国民党有什么关系?在推进两岸关系上是否有长期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成效如何?
[郑建邦]:民革从历史上和台湾的国民党是有一种历史的渊源,民革是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的。抗战胜利以后,对于当时的中国向何处去,国民党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部分左派,像宋庆龄先生、李济深先生、何香凝先生等等国民党左派,还有冯玉祥先生,都是民革的老一辈创始人,他们不太同意打内战了,希望和平建国,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寻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到了1948年元旦的那一天,民革的前辈们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所以保留着"中国国民党"的名称,是向世人昭告我们仍然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但是,又加以"革命委员会",表示我们要用革命的思想、革命的主张去改造这个陈旧的国民党。同时也是昭示我们和蒋先生领导的国民党有所区隔,这是民革成立的历史。几十年来,民革和共产党,包括和其他民主党派风雨同舟,事业、工作发展不断壮大,由于有这样一层历史的原因,我们和台湾的国民党、泛蓝阵营,长期都有往来,只是往来的形式不太一样。当两岸还处在一种僵持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互写信,有些信内容还是敌对的,我们希望他们弃暗投明,他们希望我们重返所谓自由世界等等。应当说,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缓和,民革和台湾的国民党联系越来越密切。
去年周主席去台湾访问,国民党的名誉主席吴伯雄先生就在中央党部和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亲切友好的会谈。他说,本来是马英九先生和各位谈,他不方便,就委托我和民革的朋友们谈一谈,谈得非常好。我每次去,也多次和连战先生、吴伯雄先生,和国民党其他的领导人在一起交流、座谈。所以走动是很密切的,包括这五年,我们也多次邀请中国国民党中生代(台湾术语)来访,包括中国国民党里面三四十岁的,还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邀请他们到大陆来参访,我和他们很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这个联系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目前两岸交流的格局,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主要还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已经形成了一种机制化。我们和国民党联系比较密切,还没有到形成机制化、制度化的程度。
[网友猫地湾]:嘉宾好,钓鱼岛危机事关国家领土完整、民族兴衰,海峡两岸为何不联手抗击外敌入侵?
[郑建邦]: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反映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在现实上看,为什么没有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呢?我个人认为,像东海、南海这些岛屿、领土被人家蚕食、被人家霸占,如果两岸的同胞共同携手,我们在整个的国际问题上,就会主动的多、有利的多。无论是大陆的政府、大陆的人民都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许多台湾的同胞也有这样的愿望,比如在南海捕鱼,有些渔民准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因为挂着台湾的旗,有些国家欺负你,但是把五星红旗挂起来,就没有人敢欺负你。如果两岸同胞联手捍卫我们的海疆,捍卫我们的主权,是非常好的,但是情况非常复杂,我认为台湾当局在这个问题上有诸多的顾忌。
我分析,就拿钓鱼岛来说,马英九先生多次明确地讲,绝不和大陆联手保钓,前几天他还这么讲过,为什么?第一,他担心美国人不高兴,因为美国对台湾影响和控制的能力,很多朋友都知道,他怕得罪美国人,美国人也确实不希望这样。第二,有台湾当局自身的考虑,从两岸讲,大陆太大、太强,台湾太小、太弱,如果两岸一旦联手,他担心台湾的声音会被淹没了,台湾的地位会被矮化,有诸多这样的顾忌,我觉得这写顾虑是没有必要的。我觉得,如果两岸能够联手捍卫东海、南海诸岛的合法权益,这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有利的,对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是有利的。所以我建议台湾当局在这个问题上,应当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他的处境我表示理解,但是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觉得两岸联手保钓,保卫东海海疆和南海海疆是一个历史趋势,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网友司马南哪]:郑建邦先生,你们的党派和执政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还是合作协商的关系?当你们的信仰发生冲突时怎么办?我们想听实话。
[郑建邦]:很感谢这位网友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我也感谢他要我说实话,那我就谈谈对这个问题内心的看法。
民主党派或者说参政党,就拿我们民革来讲,和执政党共产党的关系,这要从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来看的,这个制度的设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所谓执政党就是一个领导的党,就是国家的基本政治方向、基本的政治主张,是由共产党提出制定,而且领导各个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共同执行的,如果是领导与被领导,是指这种政治上的领导。但是这种领导不叫做一党、一言堂。而是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来实现的。像昨天晚上的新闻就讲到,中共十八大后天召开,在九月初,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就请了八个党派的领袖共同对中共十八大的政治报告提意见。不太了解情况的人就会觉得共产党开十八大提报告,您为什么要提,您执政党的工作报告是引导着未来国家的方向,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和利益,当然要共同协商。我举这个例子,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包括民革,是这样一种关系,我们是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来实现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列举,我们有很多具体的办法,比如政协是一个平台,党中央每年要召开将近20次左右最高层的政治协商会议。大家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重要人事安排进行探讨、协商。还有一些,在政协大会上通过我们的提案、在人大会议上通过议案来表达民革的诉求。这位朋友刚才问了,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怎么办?这是常常有的问题,我们经历了很多。首先我们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能说,民革提出的问题就一定是正确的,别人就错了,我们不能这么想。但是首先,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经过深入的调研、认真的思考,我们觉得是正确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就提出来。但是你提出来,别人不一定马上会认同,如果不认同的话我们再思考一下,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再提出。这里是举一个小例子,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远征军有一支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编第一军的简称),在抗战前夕打到了广州,当时的军长孙立人将军就征发战服给新一军的战士们修了纪念碑,后来国民党跑到了台湾去,这个碑没有人问了,这些年来,广州市各界都提出来,要把这个碑重新修缮,要告慰烈士的英灵,我个人认为这个事这几年落实得不是很好,2009年民革中央提出了一个提案,希望尽快地推动好这个事,有关方面给了我们一个答复。几年过去了,我们觉得这个事情进展还不大,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又一次提出这个提案,关于尽快修缮好新一军的抗日烈士墓这样一个提案。过了几天,有了答复,我们看了以后不满意,通过政协表达这个意思,这个事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触动,他们做了相关的反思,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和我们沟通,表示吸纳民革同志的意见,很好地总结经验,更加积极地推动好下一块的工作。我们往往是通过这些方式,首先大家的方向目标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都是给老百姓谋利益,我们没有自己的政治利益,但是由于各自站的角度,你所代表的群众的特定利益的阶层的呼声,考虑问题角度不太一样,这时我们的制度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通过协商来解决。一次协商不了,我们就两次、三次,最后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好。比如我做对台的交流工作,像取消台湾学生在大陆念书不平等收费的问题,给台湾南部农民更多的政策实惠问题,民革提了多少次,今天都成为了现实,不敢说这是民革的功劳。作为民主党派,你认为只要是对国家好、对人民好的事情,我们就积极地和执政党协商、推动,最后把它落实好。
[网友雨朦胧]:不久前,谢长廷访问大陆,您怎么看待此举的意义?两岸和平统一调动台湾多党的积极性是否更有利?
[郑建邦]:我觉得谢长廷先生这次到大陆来参访是一件好事,我们应当是持欢迎态度的。从这个事情上能看出什么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了两岸老百姓的共识,即使是民进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从民进党这几年的情况看,我对民进党没有成见。但是客观地讲,民进党多年来在两岸关系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而现在,在台湾岛内,能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这已经成为你这个政党是不是成熟,是不是能够得到岛内民众信任的关键问题。我觉得谢先生作为一个台湾的政治家,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积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尽管我们和谢先生在两岸问题上还有很多分歧,但是我觉得一个希望加强两岸交流的前提是有了,这个是共同的,我们都希望两岸关系按照现在这样一个态势继续和平发展下去。一些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在和平发展的过程当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共识。
我觉得在民进党已经有了一位谢长廷先生,据我了解,实际上持谢先生这种看法的在民进党内部也不在少数,只不过他是敢于出来发声、敢于迈步的一位,像谢先生这样的民进党人士将来会越来越多。
[网友忒末蒂]:嘉宾,老夫最近接触一个台湾底层人士,感觉对大陆很亲近,但政治的认同还差点。
[网友杨再昌]:郑副主席您到过台湾吗?他们对两岸关系未来抱何态度?
[郑建邦]:谢谢这两位网友朋友的提问,时间关系我一起回答了。我多次去过台湾,至少有五次了,去年3月份是和周主席去了一次,在这之前去过四次。我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台湾是个多元的社会,不光是经济多元,政治多元,文化多元。人们的想法、意见不都一样,比如有赞成统一,也有赞成台独。有网友问了,我接触了这么多台湾同胞,在岛内真正搞台独的还是非常少的人,但是那种持激进的态度,要和大陆统一的也不多,大多数人是希望维持现状。他们希望和大陆两岸和平发展走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台湾岛内的社会现实,我们开展两岸交流,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一定是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什么这么多的台湾同胞要赞成维持现状呢?就是刚才那位网友提到的,有一位基层的民众对我们态度很友好,但是政治层面上有差别,这位老先生的认识很准确。台湾相当多的民众由于两岸隔绝了这么久,对我们不了解,有疑虑。所以,他对统一有一种恐惧感。他们希望目前这种情况能够维持下去,大家安安生生地过日子。至于什么时候统一以后再说,这是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真实的心态。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民众交流,让两岸的同胞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两岸同胞的心灵联系在一起,感情不断融合,社会不断融合,最后变成一家人,那个时候统一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网友Lianft]:请问对岸有无可取之处?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郑建邦]: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在如何看待对方和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应当说,台湾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比较好地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状态。经济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它现在的人均收入GDP是1万7千美元以上,也有说1万8千。我们还只是人均5千左右。另外,几十年来,台湾同胞非常重视我们传统的中华文化建设,到台湾你会觉得,中华文化的气息非常浓厚,我接触了一些包括搞台独的人,他张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的东西,是避免不了的。还有,它的社会建设也比较发达,比如社区、城市管理,这些都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所以两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也是内容之一,我始终这么认为。
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了,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我们这个体制虽然有缺点,有毛病,但是在引领我们的国家,加快建设发展这方面还是功不可没的。很多台湾朋友在下面和我讲,我看你们大陆一会儿建高速铁路,一会儿建高速公路,发展太快了。要在我们台湾办这个事非常难,有的时候,困难的程度你们难以想象,因为土地是私有的,你要修一条路,经过他家的这块地,人家地主不让的话丝毫没有办法,只好多追加投资和预算,绕个弯过去,这在台湾是很现实的。我们也不能为了加快发展,漠视群众的利益,这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目前非常关注的事情。我是说这个事情,两岸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互相取长补短。
[网友舞动的微风]:中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台湾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在强化两岸文化交流方面,民革做了哪些工作,有何好的建议?
[郑建邦]:我觉得这位网友朋友提的问题非常好,也非常重要。两岸文化的交流实际上是在两岸的交流当中始终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吴伯雄主席讲过,"两岸经贸交流和合作实际上是两岸同胞手拉手,两岸文化交流则是两岸同胞心贴心",这句话讲得非常好,我高度认同这句话。从历史上看,什么力量最强大,不单单是经济军事,更重要的是文化。在历史上有很多大帝国,开始的时候不可一世,后来就解体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很关键的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在当前,我们两岸能不能共同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去陈更新,能够和西方先进文明更好地结合起来。在若干年前,我们民革曾经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规格非常高,题为《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华文化》,我们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或探求这个问题。
我在回答网友问题的时候提到,这么多年来,台湾同胞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方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凡是去过台湾的朋友,都有这么一个认知。这还不够,我觉得还有,在今天的基础上,两岸携起手来,共同怎么面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里面就提到一个文创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台湾在这方面有很多很前卫的探索,但是它的区域受众太小、太少。祖国大陆的市场这么广大,两岸在文化交流合作这方面,创意产业合作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这个问题,民革中央就曾经提出过专门的提案。
[网友优雅的猪]:ECFA签署以来,两岸金融服务业的合作迎来良好的机遇,两岸在共同对抗国际金融危机、推进产业升级上有何更加深入的合作?
[郑建邦]:首先向这位网友朋友道歉,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想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一般性的想法。我觉得ECFA的签署以后,确实对两岸的经济,包括金融合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现在我个人觉得,要解决的是什么?现在两岸和平发展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开始进入了深水区。我们现在可能要着手解决一些比较高端的问题,比如说,不久以前两会刚刚签署了关于两岸投保(投资保护)的协议,包括两岸在金融合作上,在比较高端的位置上要开展合作,这才能为刚才这位网友提出的,将来两岸产业升级,包括两岸产业合作、产业合作一体化这些方面提供一个比较好的金融平台。现在不是太方便了,人民币和新台币什么关系?这个还要通过美元,包括兑换各方面,都很麻烦,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相信,解决这个问题,两岸的呼声都很迫切,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时间不会太久。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郑主席和网友的交流就到这里了,请郑主席和网友道别。
[郑建邦]:非常感谢网友朋友给我这个机会,和网友朋友们做了深入的交流。一方面,我得首先向网友们恳切地表示,由于我个人的见识有限,所以我谈的这些问题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符合网友的要求,希望网友朋友们对我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我回去以后好好提高,好好改正。
另外,我觉得有点无奈,我看了一下网友很热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无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一一回答大家,希望人民网以后再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再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