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关于加强0-3岁婴幼儿早教市场规范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14-04-17 字体:【  】  【关闭窗口】
目前,我市有80%以上的婴幼儿散居在家里,大多由隔代带养。很多家长,特别是80后家长,对小孩实施早教需求是很高的。但是目前我市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公办机构不仅数量少,分布也不均衡;民办的杂乱丛生,品种多、数量大,但是价格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阻碍着我市正常的早教市场秩序。主要存着以下问题:
一是政策上缺失。我市还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发展0~3岁婴幼儿教育的政策性或指导性文件,也没有明确具体的主管部门,给早期教育在制度和体制层面上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导致对社会力量办学缺乏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教育环境堪忧。
二是监管上失位。政府没有对早教行业归属做出划分,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和管理规定。行业内部对课程、师资、学费等缺乏统一标准,相关监管部门未将早教机构纳入管理范围,也无行业自律性质的早教行业协会。
为此,建议:
(一)制定政策,规范早教监管。
一是做好规划。将0-3岁教育纳入整个学前教育体系进行统筹规划,重点明确和规范早期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重要政策问题。
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将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列入政府办实事项目,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成立以教育部门主管,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早教工作协调小组,确保早教工作在政府支持下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事前监管,可以参考民办幼儿园的设立程序,将早教机构的审批纳入教育部门管理范畴;注重事中监管,教育部门要定期对早教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课程设置等进行考核,不合格的依法停业整顿;规范早教机构收费标准,早教机构申请收费许可证,由物价部门进行审批,并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制定早教行业地方标准,对早教机构和从业人员实行"准入制"。
(二)加强指导,强化阵地建设。
一是构建完备的早教指导网络。要依托我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和淮安早教中心(妇儿中心点),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规定,在各乡镇、社区建立早教指导站,免费向周边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充分利用目前各社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建立婴幼儿社区活动室,满足辖区内婴幼儿家庭公益性早教需求。
二是加强对社会早教机构的引导。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社会各类早教机构课程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合理规范早教机构课程设置;鼓励公办早教机构和私营早教机构结对子,定期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其良性发展。
三是推进早期教育向家庭延伸。注重对家长养育能力的指导,向其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示范正确的教育方法,使科学的早期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目前,我市早教中心每年开展4次以上免费早教指导的做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三)积极探索,建立多模式早教机构。
一是加大对公办公益性早教中心的投入和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上适度向早教倾斜。依托现有的幼儿园优质资源,建设一批早教中心示范点,推进幼儿园向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教育延伸。
二是鼓励社区办学。引导社区与早期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等)联合建立早期教育中心,通过有效整合学校与社区两种资源,推进社区、早期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等)、家庭的三维联动。
三是加强监管,规范社会办学。成立早教行业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对各类早教机构进行办学指导、行业自律与资源共享等事宜;定期评估各类早教机构办学实力与水平,按评估结果实施优胜劣汰,并向社会公示,促进早教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培育师资,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在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卫校等高校开设婴教专业,将婴、幼教老师纳入教师职称体系,力争实行0-3岁婴幼儿教养人员准入制。
二是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我市早教示范基地的孵化器作用,对全市从事早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每年都接受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鼓励早教教师参加全国育婴师资格的培训考试,努力引导教师朝着专业化的成长道路发展。
三是建立早教科学服务讲师团。邀请我市一些资深的儿童医学专家、儿童心理学专家、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等组建多个讲师团,深入社区、家庭,免费发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科普资料,举办系列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早教知识,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共同推进我市0-3岁早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